大館佔地達 13,600 平方米,整個建築群由 16 幢歷史建築物組成,再加上兩座新建築「奧卑利美術館」及「亞畢諾綜藝館」,定位為古蹟及藝術館。
中環荷李活道10號
由石硤尾工廠大廈活化改建而成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設有不少工作室租予藝術工作者,同時又開放予民眾入內參觀或參加藝術工作坊,成功將舊式空置工廈活化成藝術村。
九龍深水埗石硤尾白田街30號
位於深水埗區荔枝角饒宗頤文化館,被冠上國學大師饒宗頤之名,大有文化承傳之意,故此當遊人步入文化館後,便可感受到其濃烈的文化氣息。
深水埗荔枝角青山道800號
香港藝術中心是一所非牟利及自負盈虧的藝術團體,由從事藝術創作的藝術家管理,目的是推動香港多元化藝術發展。
香港灣仔港灣道2號
九龍城牛棚藝術村前身是個屠宰牛隻的地方,建於 1908 年,後亦作檢疫之用,是目前唯一僅存於戰前已啟用的屠房遺址。
九龍城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
上環是一個有趣的文化混搭交錯之地,就如近年新興文青熱點 PMQ 元創方,前身為已婚警察宿舍,既為歷史建築,現時則被活化成文創中心。
中環鴨巴甸街35號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原為域多利軍營內的卡素樓,整幢大樓如樓梯般分作四個階級,沿陡斜山坡而建,這在香港屬非常罕見的建築設計。
中區堅尼地道7A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中環畢打街至荷李活道一帶聚集有十多、廿間的藝術畫廊,故這裡被稱為「香港畫廊街」。如閣下希望多沾一點藝術氣息,不妨來此逛逛。
中環畢打街12號
位於荃灣白田壩街 45 號的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又稱 CHAT 六廠,由南豐紗廠活化改建而成。現存的南豐紗廠喚作The Mills,主要由四廠、五廠和六廠組成。
荃灣白田壩街45號
「油街實現 Oi!」名字取自所在地油街 12 號的諧音,也蘊含「實現」藝術家夢想之意,英文名字「Oi! (Oil)」則是年青人打招呼常用語 。
北角油街12號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將軍澳校舍於 2010 年落成,造價逾 12 億港元,曾被稱為「勞斯萊斯級」校舍。校園內不少「獨特」建築設計也曾惹來不少批評聲音。
將軍澳調景嶺景嶺路3號
藝穗會坐座於中環下亞厘畢道的會址,前身是舊牛奶公司倉庫,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倉庫南座由藝穗會租用,北座則租予香港外國記者會。
中環下亞厘畢道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