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樓宇稠密的國際大都會,香港地標多不勝數,每區都有自己的標誌建築物,反映該區的特色和歷史文化。而放眼望去最能代表香港的維多利亞港畔,在香港島一側有中環的國際金融中心(IFC)、香港摩天輪、灣仔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九龍一旁,最亮眼的有尖沙咀的香港文化中心、尖沙咀鐘樓,以及西九龍的環球貿易廣場(ICC)。遠一點走到新界,有連接機場與市區的青馬大橋,沙田的香港科學園。要數自然景觀地標,必定有象徵香港精神的獅子山,俯瞰九龍半島,在多個地區亦能清楚仰望。
香港擁有多個標誌性地方及地標建築,既吸引大量外國遊客參觀,也是香港人熱衷訪遊的景點,例如: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尖沙咀鐘樓、IFC 國際金融中心、ICC 環球貿易廣場、天壇大佛、寶蓮禪寺等。
位於灣仔石水渠街 72 號至 74A 號的「藍屋」別具特「色」:全幢外牆被漆上藍色,在眾多灰色建築群的灣仔舊區中,套句廣東俗語:「盲都睇到」!
灣仔石水渠街72號藍屋
中環為香港經濟金融中心,惟有趣的是若然經由昃臣道彎位轉至中環,首先映入眼簾的卻是跟香港法律密不可分的「終審法院大樓」。
香港島中環昃臣道8號
大館佔地達 13,600 平方米,整個建築群由 16 幢歷史建築物組成,再加上兩座新建築「奧卑利美術館」及「亞畢諾綜藝館」,定位為古蹟及藝術館。
中環荷李活道10號
1881 前身為尖沙咀前水警總部,既是香港法定古蹟,亦是大型購物商場,更是豪華酒店,可說是糅合殖民地歷史和現代商業活動的貴氣地標。
九龍尖沙咀廣東道2A
由石硤尾工廠大廈活化改建而成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設有不少工作室租予藝術工作者,同時又開放予民眾入內參觀或參加藝術工作坊,成功將舊式空置工廈活化成藝術村。
九龍深水埗石硤尾白田街30號
沙田城門河畔劃有單車徑及緩跑徑,供人健身之用。沿著跑徑,從獅子橋出發,除可欣賞城門河畔美景外,還有不少娛樂設施可供停下遊玩。
新界沙田城門河
香港科學園是以創新科技為主題的研究基地,採用大學校園的低密度設計,著重綠化概念,在辦公室大樓之間,設有庭園河畔,伴著各式種類餐廳,適合遊人假日到來放鬆心情。
大埔區白石角吐露港沿岸
提起香港大會堂,就會想到聽音樂、看話劇、逛藝術展覽,基本上都跟演藝表演有關。在香港人心目中,香港大會堂就是文化藝術的殿堂,更是集體回憶的重要部分。
香港中環愛丁堡廣場5號
位於維多利亞港海旁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既是香港著名地標,亦是主要的展覽場地,不少國際性的展覽、政府慶典和儀式都在這裡舉行,見證香港歷史的重要時刻。
灣仔博覽道1號
皇后像廣場在 1950 年代被大肆翻新重建時,被加入噴水池、涼亭、小橋、杉天大樹,以供每天在這個金融戰場上拼殺的前線人員,可放鬆身心在園林實景中享受一刻寧靜。
中環德輔道中皇后像廣場
位於屏山文物徑上的唯一圍村上璋圍,圍牆及樓房均保存完整,幾乎保留了建築物的原有外貌,但要特別注意圍村並不歡迎遊客入內,因此入內參觀要加多注意禮節和自身安全。
新界元朗屏山上璋圍
位處於屏山上璋圍北面的聚星樓,由屏山鄧氏一族第七世祖鄧彥通所興建,矗立的位置原本是河口,面對著后海灣,主要用以擋北煞、鎮水災。
天水圍屏山文物徑屏山屏廈路聚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