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地點
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
費用與門票
在中文大學文物館舉行的「雪漠玲瓏」喜馬拉雅與蒙古珍品展,展出夢蝶軒及承訓堂珍藏喜馬拉雅、蒙古藏品 400 餘件,展示蒙古和喜馬拉雅地區 13 至 20 世紀造像、唐卡之外的絢爛繽紛的飾品及宗教用品。
【延伸閱讀】太古廣場:亞洲當代藝術展2019春季展
【延伸閱讀】會展: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Art Basel 2019
展出13至20世紀造像
蒼莽大漠、雪域高原,從來皆非孤立的存在。兩地軍事、政治權力、宗教文化的交往與融會始於13世紀中期。20世紀以前,中國地面西藏人、蒙古人形成了一體的「西藏佛教社會」。西藏喇嘛是導師和法師,精神文化的提供者,蒙古弟子是奉持者、物質供養者、武力保護者;一方是慈悲,一方是力量,彼此互補共存。
生活於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地區的中國西藏、尼泊爾、不丹、廓尔喀、拉達克民眾,地緣鄰近,宗教信仰類同,相互間政治、軍事、宗教、貿易等方面的交流頗為頻密。18世紀以降,來自加德滿都谷地的尼瓦爾工匠,不僅為拉薩、日喀則的貴族製作日常、宗教用品,服務於官方僧俗機構,亦在這些地區開設自己的作坊。
蒙古和喜馬拉雅地區對金、銀、綠松石、珊瑚的極致崇尚,對頭部、頸部、腰部裝飾的特別關注,以及纍絲、鑲嵌等細金工藝的普遍使用,是兩地飾物的共同特徵。然而,喜馬拉雅地區飾品所體現的濃郁的藏傳佛教、印度教元素,以及飾神若人、飾人若神的天人合一理念,卻成為信仰的重要載體,凸顯其地宗教與日常的水乳交融。飾為心聲。在五色眩目之餘,亦請凝神體味珍品背後那遙遠的大漠與雪域以及生活在那裡的人們。
【INFO】「雪漠玲瓏」喜馬拉雅與蒙古珍品展
- 日期:2018年9月30日 ‑ 2019年2月24日
- 開放時間:
- 星期一、二、三、五、六|上午 10 時至下午 5 時
-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 1 時至 5 時
- 休館時間: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新年、農曆新年、復活節及聖誕假期
-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廳II
♥️ 相關活動一次看夠
►►►大館:日常邊界 展覽
►►►大館:張三李四收藏展
►►►大館:「在過滿的世界挖一個洞」曹斐個展
►►►蠟像館:Lady Gaga黑白插畫蠟像登場
►►►油街實現:火花!藝術勞動‧買定離手
►►►道風山:「在風中」林斷山明 廣彩瓷展
►►►知專學院:葉錦添: 藍—藝術、服裝與記憶
►►►知專設計學院:瑞士多媒體互動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