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地點

全港多個地點

費用與門票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舉辦
部分為收費活動
起始: 2018-10-11
00:00:00
結束: 2018-11-20
00:00:00

由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舉辦的港台年度藝術交流活動「2018台灣月」,將由 10 至 11 月舉行,今年以「混台灣」為主題,涵蓋戲劇、音樂、 視覺藝術、文學等範疇,其中台灣導演蔡明亮會在大館分享和演唱、西九自由約爆發台灣音樂、科幻漫畫家阿推香港首辦展覽,帶來台灣藝術文化風潮。

【延伸閱讀】香港藝術中心:阿推的漫畫─捉迷藏
【延伸閱讀】西九文化區:自由約 2018-2019

《2018台灣月節目表》

交響樂 × 京劇《快雪時晴》

從東晉到當代台灣,從書法到京劇南渡,國光劇團與香港管弦樂團聯手跨界合作的《快雪時晴》,共譜京劇與交響樂的華麗樂章,從香港視角,照見海峽兩岸的離散流轉與沉澱。香港出身台灣知名作曲家鍾耀光,為新編京劇創作動人交響樂曲。國際聞名的台灣指揮家簡文彬,這次首度與舉世聞名的香港管弦樂團合作。舞台上的都是重量級演出家;國光當家老生唐文華、京劇天后魏海敏、聲樂家巫白玉璽、蔣啟真領銜主演。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2018台灣月 交響樂 × 京劇《快雪時晴》

交響樂 × 京劇《快雪時晴》

幻影波音:林強現場配樂

「幻影波音:林強現場配樂」節目由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與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共同呈現,精選的流動影像包括M+館藏、米高羅格的《雨》(1952)和《日出》(1953),及實驗影像藝術家廖沛毅的16毫米雙投影作品《海港城》(2016)。合作現場重訪港台城市環境的私密與庶民記憶,重新想像親水與海港,運動與祭儀。縈繞心頭的夢幻光影透過林強配樂還魂新生。【活動詳情】

《台灣音樂》@自由約

11 月「自由約」音樂舞台將與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台灣月」合作,邀來淺堤及康士坦的變化球兩隊台灣樂隊,讓你細聽台灣文藝聲音。【活動詳情】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2018台灣月 《台灣音樂》@自由約

《台灣音樂》@自由約

咬字嚼味:台灣作家×香港作家

無論食材、烹飪方法、習俗文化等等,飲食文化背後都可讓我們窺見一幅幅流徙的地圖,一飲一食中,都留存著人類集體的記憶,那混雜的過程也是創造的歷史。而我們的私己記憶,也盛載其中;吞嚥情感,托寓文字。詹宏志、馬家輝均是博學多聞、遊歷多地的作家,他們的分享將既為受眾增添知識,也帶來滿滿的文學情味。

MADE in 台灣

香港中樂團呈獻台灣著名指揮家劉江濱携手「NCO 2014 嗩吶好聲音」第一名及「最佳人氣獎」得主曾千芸,將夥拍香港中樂團笙首席陳奕濰、小阮/柳琴演奏家邱于珊,帶領大家一賞寶島音樂佳品美聲。

阿推的漫畫 — 捉迷藏

兒時玩捉迷藏,你躲丶我找,好不樂趣。有想過這個遊戲也可以在紙上進行嗎?阿推的漫畫中隱藏大量密碼、符號及彩蛋,這正正就是各人最愛的解碼×捉迷藏遊戲。台灣資深科幻漫畫家,傳說中的「科幻漫畫潮流教父」,今次展覽就來陪他玩──讓漫畫「捉」動你的視覺神經及瘋狂想像,「迷」上其歐美風格加上細膩畫法,並收「藏」他獨特的金句、角色與玩具。【活動詳情】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2018台灣月 阿推的漫畫 — 捉迷藏

阿推的漫畫 — 捉迷藏

《我行且歌》蔡明亮的影像與說唱

本活動包括戶外影像投映與室內說唱演出,戶外投影內容為兩部蔡明亮「慢走長征」系列作品:2012年於台北拍攝的《無色》,及同年於香港拍攝的《行者》,同時還有2013年長片作品《郊遊》的部分拍攝影像。室內說唱的部分,蔡明亮將會分享他的創作、生活、記憶,演唱他鍾愛的老歌、帶領我們回到那段,令他難忘的黃金時代。

《歲月之旅》張照堂攝影展

張照堂1943年出生於板橋,1965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隨時走路,即時在場」,張照堂自高中時期拿起相機開始拍照,至今未曾停歇。他的影像平凡中有超脫、親切又疏離、荒謬中具詼 諧的特質,體現出攝影家敏銳的觀察、誠摯的理解,以及濃厚的關懷與同理心。他曾說:「攝影家尋找的不是風景,而是一種氛圍,一種狀態,它或許是浩巨的安靜與空無,或許是微妙的想 像與期待,也可能是另一種呼之欲出的能量與騷動。」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2018台灣月 《歲月之旅》張照堂攝影展

《歲月之旅》張照堂攝影展

Z Innovation Lab 舞台創新實驗室 《陰翳礼讃》

進念.二十面體與舞蹈空間於2014年首度結緣,攜手打造「非法」多媒體舞蹈劇場《如夢幻泡影》;2018至19年間,兩團再度開發合作項目《陰翳礼讃》 (啟發自小說家谷崎潤一郎同名著作),發展一系列有關光、影、舞、動與劇場創新科技實驗計畫,於香港台北兩地進行。從技術層面專題探討劇場科技,空間裡每一方寸的可能性。由舞蹈空間創作及專業技術人員來港考察,11月3日在「進念舞台創意實驗室」中台灣與香港兩地人員進行香港的工作坊,當中的互動展示公開予公眾觀賞。

楊秀卿:台灣老聲音

唸歌是台灣傳統藝術,是以自彈自唱、半說半唱的方式,用台語『四句聯』說故事,目前受到時代衝擊呈現失傳、斷層的危機。微笑唸歌團的工作,是如時光機器般;把古早說唱娛樂—唸歌,搬移到現代。2016年的《唸啥咪歌》專輯MV,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就讓唸歌文化往前踏了一步。台灣國寶級說唱藝師楊秀卿,今次將與台灣微笑唸歌團合作表演,希望可以把這種古早說唱娛樂搬移到現代。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2018台灣月 楊秀卿:台灣老聲音

楊秀卿:台灣老聲音

林生祥×大竹研 不插電演唱會

林生祥跟大竹研初識於2003年流浪之歌音樂節,此後密切合作演出及創作,受到高度矚目。2006年《種樹》中畫龍點睛的演出,2009年《野生》專輯中吉他與吉他默契對話,《大地書房》中的大竹研與林生祥,更是難以拆解的契合。二人合作10多年,默契十足,這場香港不插電演出,是他們近年以生祥樂隊Full Band形式演出後,十分罕見的節目。

魔女、巫女和瘋女:「音樂與文學對話」講座音樂會II

音樂與文學,各自精彩又密不可分。可這兩大藝術究竟如何互動,彼此又能激盪出何等刺激火花?「永恆的女性,引領我們高升。」歌德《浮士德》的結尾,其實也反映了世人對女性形象 的著迷。這場音樂會將討論女性在音樂與文學創作中的奇幻形象,聽「瘋狂場景」如何風靡歌劇世界, 透過各式各樣的音樂作品,我們探索作曲家如何以聲音曲調表現魔法力量,女性如何展 現或魅惑徬徨人心。這是一場以音樂進行的奇幻之旅,精彩創作搭配動人故事讓觀眾一飽耳福!

圖片來源:光華新聞文化中心FB

♥️ 相關活動一次看夠
►►►華語紀錄片節2018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香港猶太電影節 2018
►►►香港機場:演藝粵劇新秀放異彩
►►►文化中心:香港文化節×香港鼓樂節2018
►►►D2 Place:CGV戲院+孔劉館試業啟動
►►►中環海濱:Clockenflap 2018 香港音樂及藝術節

香港文化中心

香港文化藝術匯萃之地

座落油尖旺區尖沙咀海濱的香港文化中心,為民眾帶來了眾多難忘的匯演及頒獎禮。她由音樂廳、劇場、展覽館等組成,當中大劇院多達 1,734 個座位,在香港難得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