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Google Maps 以「香港畫廊」作關鍵字進行搜尋,會出現一個有趣結果︰在位處香港金融心臟地帶的中西區,大概是中環畢打街至荷李活道一帶,竟是密密麻麻的標記,證明這裡聚集了十多、廿間的藝術畫廊,想想還真有種反高潮感覺,難怪會有人稱呼這個範圍為「香港畫廊街」。如閣下希望多沾一點藝術氣息,不妨來逛逛這裡的中環畫廊。
畢打行畫廊為起點
無論是乘搭港鐵、隧道巴士或渡輪前往中環,畢打行(Pedder Building)都是作為漫遊畫廊街的首站。這幢落成於 1924 年的二級歷史建築中,現已恍如藝術博物館,將各間中環畫廊收納到不同樓層,非常方便參訪和買畫。
Massimo De Carlo
Massimo De Carlo 致力促進年輕藝術家及 50 至 60 年代經典大師之間的交流,擅長與不同媒體的藝術家合作。
藝術門
藝術門(Pearl Lam Galleries)主要展示裝置藝術,也傾向揭露中國與西方之間的矛盾關係,看著看著會有種走進困局的無力感。
漢雅軒
被譽為「中國當代藝術重要推手」張頌仁所開設的漢雅軒(Hanart Gallery),主打中國藝術畫作,伴隨古式古香裝飾,喜愛中國傳統的朋友,卻會流漣忘返。轉角的中國藝術圖書館,也可消磨半天。
立木畫廊
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在全球有 3 間分號,兩間在紐約,一間在香港。香港立木畫廊的展品多屬於變化多端類型,大玩視覺效果,簡而言之,沒有什麼風格拘束,卻又予人自由自在。
荷李活道沿路尋寶
離開畢打行,沿著雲咸街直上,經威靈頓街,再至荷李活道,途上間或也有一兩間畫廊。不過,看到大館後,才是精彩故事的開始,只須一直前行,畫廊便一間接一間出現在你的右手邊,不要猶疑,推門進去觀賞吧!
Areteos Art
Areteos Art 主要展出電影海報、紀念畫布或紙品,全部均有著親筆簽名,展品幅幅經典,好像有瑪麗蓮夢露、登月第一人岩士唐、愛因斯坦。
一画廊
一画廊以中國近代藝術為主,包括山水畫、城市特寫,也有頗多 50 、60 年代中國的文物紀念品,例如毛主席像。吳冠中、龎均、沈漢武、楊明毅、陳聯慶、沈敬東、曹小東、梁立強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均由一畫廊獨家代理。
明畫廊
明畫廊(i Fine Art)經常舉辦兩岸三地藝術家展,推廣中國當代藝術及水墨畫,多逛幾次,絕對會找到你喜歡的中國藝術。
la Galerie Paris 1839
la Galerie Paris 1839 是一間攝影作品廊,由法國人人 Marie-Florence Gros 與 Cyril Delettre 創辦。La Galerie 內展出了不同範籌的攝影作品,既有美術照片,也有新聞相片;展品不乏以老舊菲林拍攝的香港景貌,土生土長香港人來到這裡,相信感受更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