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柱卜公碼頭(Blake Pier at Stanley)是非一般的公眾碼頭,其標誌性鋼鐵上蓋充滿特色,歷史價值不比旁邊的美利樓遜色,共同構成赤柱海濱的一幅風景畫。

紀念時任港督卜力

一聽碼頭名字,大家可能已猜想到這是以人的名字來命名,但「卜公」不是姓卜的華人,而是當時的第 12 任港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不少中外皇室名流抵港,都是首先踏足卜公碼頭,如清朝醇親王、國父孫中山、英國亞打王子、愛德華王子、港督彌敦、盧押、梅利等,直至 1925 年皇后碼頭啟用為止。

卜公碼頭座落於赤柱海濱,景觀得天獨厚。

卜公碼頭座落於赤柱海濱,景觀得天獨厚。

卜公碼頭與美利樓構成赤柱海濱的一幅風景畫。

卜公碼頭與美利樓構成赤柱海濱的一幅風景畫。

原址位於中環交易廣場

為何要強調是赤柱的卜公碼頭?原因是第一代卜公碼頭原址位於中環,即現今的交易廣場所在地。卜公碼頭前身是畢打碼頭(位於畢打街盡頭,現今畢打街及干諾道中交界),受中環填海工程影響而被清拆;及至 1900 年,另覓他處建成卜公碼頭,以代替畢打碼頭。碼頭原本是露天的,其後加建草棚頂,後來再改建成英國製造的鋼頂上蓋,是香港首座採用低炭鋼鐵結構件的建築物。

卜公碼頭鋼頂上蓋經過多次清拆,最終落戶在赤柱海旁。

卜公碼頭鋼頂上蓋經過多次清拆,最終落戶在赤柱海旁。

由中環遷徙至赤柱

可是,卜公碼頭始終避不過填海清拆的命運。1965 年,因維多利亞港填海工程而遭清拆;同年,興建第二代卜公碼頭。1993 年,卜公碼頭再因中區填海計劃而被拆卸,渡輪服務則移往中環碼頭。卜公碼頭原本的鋼鐵上蓋,拆卸後被遷移至黃大仙摩士四號公園的露天圓形劇場安放。2005 年,香港建築署將此上蓋重置於赤柱公眾碼頭,並按卜公碼頭原有樣式興建,最終建成赤柱卜公碼頭,於 2007 年起營運至今。大家訪遊卜公碼頭過後,當然不可錯過鄰近美利樓赤柱市集赤柱廣場等景點,足夠讓大家消磨一整天。

赤柱卜公碼頭原址位於中環,至重新規劃赤柱時重建卜公碼頭。

赤柱卜公碼頭原址位於中環,至重新規劃赤柱時重建卜公碼頭。

赤柱美利樓旁有一條路通往卜公碼頭。

赤柱美利樓旁有一條路通往卜公碼頭。

前往方法

  • 港鐵香港站 D 出口外的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乘搭 6、6A、6X、66 或 260號巴士;
  • 港鐵銅鑼灣站 F1 出口步往渣甸街,搭乘 40 號綠色小巴,於赤柱市集下車;
  • 於港鐵西灣河站 A 出口步行往太安街,乘搭 14 號巴士,在赤柱市集下車;
  • 於九龍尖沙咀東巴士總站或廣東道新港中心外乘 973 號巴士。

開放時間

星期一

24 小時開放

星期二

24 小時開放

星期三

24 小時開放

星期四

24 小時開放

星期五

24 小時開放

星期六

24 小時開放

星期日

24 小時開放

地址

我們的地址:

香港島南區赤柱赤柱灣卜公碼頭

全球定位系统:

22.2171761, 114.2103229

電子郵件:
聯絡場地管理人
帶我到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