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金氏世界紀錄大全)翻查全球最長的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電扶梯/自動梯)系統,你會找到全長超過 800 米(公尺)的「Central-Mid-Levels Escalator and Walkway System(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簡稱半山電梯)」,這正是沿著太平山山坡而建、連接港島中環商業區與半山區的行人交通系統。
舒緩半山交通不似預期
但須留意的是,這個標示高度為 130 米、有若天梯的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並非是單一電扶梯,而是由 16 條可轉換方向的單向自動扶梯與 3 條可轉換方向的單向自動行人道所組成。以皇后大道中的中環街市天橋末端為起點,途經威靈頓街、荷李活道、堅道、摩羅廟街,最後至干德道為終點,中間斷開部份由架空行人天橋連貫。半山電梯下行方向運行時間為早上 6:00 至 10:00,上行方向運行時間則是早上 10:00 至午夜。
說來有趣,當初港英政府興建中環半山扶手電梯,原意是解決來往半山至中環商業區的繁忙交通,可是卻沒考慮半山住民大都是「有車一族」,所以自 1993 年 10 月啟用後,駕車的繼續駕車,舒緩交通效果似乎不似預期。根據香港運輸署於 2016 年底的統計,半山電梯每日約有 78,000 人次使用。
帶旺蘇豪區成景點
盡管如此,中環半山扶手電梯仍是對周邊居民提供了不少方便,也帶動了半山區的房屋發展。迄今,每天使用扶手電梯上下坡的人次約達 35 萬,坊間有聲音更指其載客量即將飽和,建議加建一條以作分流。姑勿論扶手電梯有否完成當初任務,但因它已被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反而變成吸引外國遊客的香港地標。半山電梯途經的周邊街道也因而受惠,漸漸蛻變成知名旅遊景點。例如,荷李活道一帶的蘇豪區,便有說是因半山電梯帶來的遊客,成功由橫街窄巷演變為高檔休閒飲食區。大館(前中區警署建築群)、孫中山紀念館、香港醫學博物館、回教清真禮拜總堂……等等地標式建築,亦因半山電梯,變得更為人所熟悉呢!
- SOHO 區的崛起可說是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的功勞,來食飯飲酒的朋友都是經由半山電梯上來的。
- 在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的橋下,時不時會看到一些特色擺設,多是附近商戶的宣傳品,算是小驚喜。
- 坐落半山區的回教清真寺禮拜總堂,也是半山電梯沿途的景點之一。
- 山電梯來到終點的干德道,已是住宅區,遊客減少,反而多了一些街坊,予人小區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