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最受外國人歡迎的香港樓盤之一,愉景灣(Discovery Bay)必定榜上有名。這個私人發展的市鎮,獨自坐擁大嶼山東北一隅,以歐陸式風格建築,佔地廣闊,位處機場與市區之間的交通樞紐,但同時謝絕外來車輛進入,免受空氣污染,保留外國優閒生活氣息。
全私人發展的新市鎮
大家可不要將愉景灣跟荃灣愉景新城(Discovery Park)搞混淆了。愉景灣是大嶼山東北部一個海岸地區,前身是僅有數戶人家居住、尚未開發小山村。早於 1973 年,香港興業有限公司向政府換購這片土地,擬在愉景灣興建酒店、豪宅及 3 個高爾夫球場,發展為綜合性旅遊勝地。後因該公司出現財政問題,愉景灣險落入蘇聯債權銀行手中,幸最終由香港商家合力收購,並將愉景灣發展成以住宅為主的新市鎮。香港大型發展項目一般都由政府牽頭,但愉景灣內所有工程項目均屬私人建設,包括私人水塘。初時該處交通貧乏,亦無水電供應。現時愉景灣自給自足,擁有完善公共建設和社區設施,包括:消防局、警崗、小學及社區會堂等,這種由私人發展的新市鎮模式確實少見。
限制車輛出入無煙小區
愉景灣至今分為 18 期發展,第 1 期住宅於 1982 年入伙。根據 2016 年發表的「愉景灣提升計劃」,樓宇興建及社區擴建工程預計於 2026 年全部落成,成為香港建設期最長及佔地最廣的私人屋苑。截至 2011 年,愉景灣居住人口約 18,000 人,包含 30 多個國家種族,當中華人只佔五成左右,英語更是愉景灣的主流語言。隨著赤鱲角國際機場、青嶼幹線及青馬大橋相繼落成,將大嶼山及市區連接,愉景灣便利的交通位置,吸引了更多人到來居住。由中環前往愉景灣,可在三號碼頭乘搭 25 分鐘航程的渡輪,24 小時提供服務。陸路方面,愉景灣隧道及青嶼幹線連貫機場、九龍及新界各地區,有穿梭巴士來往欣澳、東涌及香港國際機場。興建中的港珠澳大橋落橋位就在愉景灣附近,將來往返澳門及廣東一帶便會更為方便。
愉景灣沙灘遠眺煙花
愉景灣與馬灣相似,嚴格限制汽車駛入,只有愉景灣居民專用車輛、香港政府車輛、經批准進入的貨車、的士、以及區內居民使用的高爾夫球車,才可以出入和行駛於愉景灣的道路。愉景灣設有出租汽車服務,讓自駕前往區內各處,但採用 5 至 6 個位的小型車輛行駛,有時需要與其他乘客共享。有趣的是,排首名乘客可決定行車方向,但並非首先落車,車長會因應乘客目的地而調整行車路線,每位乘客收費劃一為 20 港元(約 74 台幣 / 10 令吉 / 2.6 美元)。
除了是優質住宅區外,愉景灣亦是逃離市區的周末消閒熱點。沒有汽車廢氣的新鮮空氣,水清沙幼的愉景灣沙灘,還有全港最大臨海露天美食區「D’Deck」,遊客可在海濱長廊上用膳。愉景灣又鄰近香港迪士尼樂園,晚上可在海邊或沙灘能遠眺煙花,可惜因睡公主城堡擴建,香港迪士尼停放煙花,直至 2019 年工程完成後為止。毗鄰 D’Deck 的愉景廣場,不定期於周日舉行露天市集,吸引藝術家、手作人、設計師擺攤售賣自家製品。
海濱白教堂打卡好去處
不少人前往愉景灣,只是為了來愉景灣海濱白教堂(White Chapel)拍照打卡。這座獨特三角形白色建築,配以幾何玻璃外牆,在藍天白雲及海景映襯下,既型格又浪漫,是拍攝婚照的熱點,但禮堂內大多用作舉辦婚禮,平日是不開放。愉景灣至梅窩郊遊徑亦是熱門的行山路線,大家可從愉景灣碼頭起步,沿海濱步行至稔樹灣,經由石級攀登至聖母神樂院,然後沿著 200 多米長的「天梯」下山,石級盡頭處便是銀礦灣,最後抵達梅窩碼頭,全程約 2.5 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