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香港絕少機會發生地震,但原來在約 1 億 4000 多萬年前,曾經歷火山爆發和地震。當時熔岩、岩屑及火山灰的混合物冷卻後收縮,形成的岩柱仍處於半凝固狀態,因受到地震和區域性下沉影響,扭曲摺疊成 S 形,成為現今座落於西貢區香港地質公園萬宜地質步道上這幅鬼斧神工的天然壁畫——六角柱石群(Hexagonal Columns)。
淺色流紋質凝灰岩
世界各地的岩柱大多由含硅質較低的深灰色玄武岩構成,但萬宜地質步道岩柱卻是富含硅質的淺色流紋質凝灰岩;若再考慮其岩柱大小和幅員範圍,更是顯得珍貴無比。相比起英國北愛爾蘭著名的「巨人堤道」,其六角形岩柱的直徑只有 0.5 米左右,西貢六角形岩柱的平均直徑則達 1.2 米,最大的更達至 3 米。盡管韓國濟州島、台灣澎湖與日本山陰亦有六角形岩柱群,惟其覆蓋面積卻有限,至於西貢的六角柱石群的覆蓋範圍則達至 100 平方公里,由萬宜地質步道伸展至糧船灣和果洲群島一帶,因而被統稱為「糧船灣組」,氣勢磅礡。
存落石風險不宜靠近
西貢萬宜水庫東壩、浪茄及西灣一帶,均佈滿六角柱石群,當中以東壩的 S 形六角形岩柱最為獨特,可說是觀賞六角柱石群的最佳位置。這裡展示了岩柱在尚未完全冷卻凝固時,受重力影響而向下彎曲,形成現今的獨特形態。要注意的是,六角形柱岩壁周遭只設矮石壆,沒有設置大型欄杆,可讓遊人近距離觀賞,但因岩石風化已久,存有落石風險,故不宜走得太近。六角柱石群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Hong Kong UNESCO Global Geopark)的主要景點之一,其他景點還包括:海蝕洞、破邊洲等。
部分相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