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於西貢區的萬宜水庫,乃在大海上建造的大型水庫,由東、西兩條主壩合組而成,工程極為複雜,是全球首個以大壩圍封海岸而建成的大型水庫。在興建過程中,共有 5 名工程和建築工人不幸殉職。萬宜水庫東壩上豎立著一個巨型的藍色錨形石,這正是紀念犧牲工人而建的萬宜水庫紀念碑(High Island Reservoir Monument)。
官門水道上建水庫
香港在 1960 至 1970 年代曾發生嚴重水荒,港英政府為解決此問題,遂於 1971 年在西貢官門水道(即西貢半島南岸與糧船灣洲的海道)上興建萬宜水庫。正因如此,此水庫曾一度被稱為「糧船灣淡水湖」,後來為免其中文名稱跟「船灣淡水湖(Plover Cove Reservoir)」易生混淆,故此取水庫範圍內「萬宜村」之名,易名為「萬宜水庫」,至於英文稱謂則仍採用糧船灣的英文名字(High Island)。
1.3 萬名工人參與
萬宜水庫工程要在官門水道東西端築起兩道堤壩,跟著將抽出水道中的海水,再注入淡水,讓它成為一個容量達 600 億加侖的淡水湖,更是香港最大的水庫。萬宜水庫於 1971 年動工,1978 年 11 月完成,整項工程歷時 7 年,建築費用高達 13.5 億港元,估計約有 1.3 萬名工人參與,期間有 5 名工程和建築工人殉職。現時大家可安坐家中享用食水,實乃當年建築工人付出血和汗而換來的成果,因此有關方面遂在萬宜水庫上豎立紀念碑,供遊人悼念。同時,萬宜水庫紀念碑乃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內萬宜地質步道的起點,途經 S 形六角形岩柱群、錨形石防波堤,遠眺破邊洲,至海蝕洞為終點。
- 萬宜水庫紀念碑上刻有 5 名殉職的工程和建築工人。
- 逾萬名工人參與過萬宜水庫東壩建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