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搞藝術予人感覺是不賺錢,甚或蝕錢。但如細心留意的話,其實香港仍有不少藝術空間或組織,正在默默推動香港藝術發展。毗鄰香港演藝學院、位處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對面的香港藝術中心(Hong Kong Arts Centre)便是一例。來到這裡,你不但可以欣賞小眾藝術電影、觀看另類話劇、參觀一流畫展,還可以廉價租借藝術場地,甚或報讀香港藝術中心藝術學院的各項課程。
首座非牟利藝術中心
香港藝術中心是一所非牟利及自負盈虧的藝術團體,由從事藝術創作的藝術家管理,目的是推動香港多元化藝術發展。回顧 1970 年代前,香港藝術發展嚴重滯後,表演場地更是嚴重缺乏,來來去去只有一座香港大會堂較具規模。於是當時一群從事藝術的愛好者,便籌措興建一所專業的藝術中心——最終香港藝術中心於 1977 年正式落成。
電影院:改名古天樂電影院
樓高 16 層的香港藝術中心,可供表演的場地主要集中在地庫 3 層至 5 樓;其中最為人熟悉是香港藝術中心電影院,它是香港首間主打播放藝術電影的戲院,可說是小眾藝術電影的搖籃,不少電影工作者也曾在此發表作品,更曾舉辦「香港同志電影節」及「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
香港藝術中心電影院原先冠名為「agnes b.」,因贊助期完結,2018 年 7 月 19 日起被古天樂旗下的電影公司天下一接手贊助,並改名為「古天樂電影院(Louis Koo Cinema)」,日後放映的電影會由新一代本土導演及台前幕後人員所挑選。首齣在古天樂電影院上映的電影是導演黃修平揀選、新晉導演陳詠燊首次執導的本土作品《逆流大叔》。
壽臣劇院:香港話劇熱門場地
閣下稍移玉步,便可來到另一為人熟悉的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欣賞各類型的話劇。壽臣劇院分作高座與低座,合共提供 439 個座位,曾上演多齣獲獎話劇如:《笑之大學》、《潮性辦公室》、《回歸》。
包氏畫廊:讓你穿梭不同畫廊區
除電影與話劇外,展覽活動也是藝術中心推動當代藝術使命的重要元素。包氏畫廊全名為「包玉剛及包兆龍畫廊」,採用多層式設計,讓你穿梭於不同畫廊區,觀賞中外大師級的藝術作品。
作為藝術發展的推動基地,香港藝術中心的建築架構也是深具藝術巧思。盡管外觀看似沒啥特別的,內部卻是用上無柱式建築設計,大堂中庭更是採用簡潔佈局,中央天井貫穿各層,有利室內採光,令空間倍覺寬敞光亮,說是建築藝術品也不為過。
- 藝術中心頂層闢作餐廳「東道煮」,坐在這裡嘆咖啡是否多點藝術家氣息呢?
- 不愧是藝術中心,入口處便擺有一個鋼琴供人隨便試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