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香港大會堂,大家總會聯想到聽音樂、看話劇、逛展覽,基本上都是跟藝文節目有關。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是古典音樂表演的熱門場館;香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更是藝術展覽的常駐場地。在香港人心目中,位於中西區中環的香港大會堂不但是香港文化藝術的殿堂,更是港人集體回憶的重要部分。
肩負推廣文化發展重任
香港大會堂在 1962 年於現址的中環愛丁堡廣場開幕時,並非只用作藝術中心,更肩負著推廣香港文化發展的重要任務: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香港大會堂圖書館」便開設於大會堂高座;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藝術館的前身香港美術博物館,最初也是在此成立。這些文娛設施在當時的確讓低層市民可更容易接觸藝術文化。
香港大會堂乃香港重要的文化表演場地,第一屆香港藝術節(1973 年)、第一屆亞洲藝術節(1976 年)、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1977 年)、第一屆國際綜藝合家歡(1982 年)等大型文化節目,均在此揭幕登場。
- 從和平紀念碑看過去,香港大會堂顯得氣派恢宏。
- 香港大會堂採用包浩斯式風格,窗戶窄闊不一,外觀亦不對稱,在六十年代可是突破傳統的建築。
歷任港督在此宣誓就任
說到「威水史」,則不得不提香港大會堂也是一個舉辦盛事的地方。這裡不是說高座的大會堂婚姻登記處(City Hall Marriage Registry),可讓普羅市民與愛侶申辦人生大事;而是說回歸前的歷任港督大部分在大會堂宣誓就任,甚至末代港督彭定康在任期間,曾多次在大會堂舉辦對市民公開的施政答問大會。
對不少人而言,香港大會堂就只有高座及低座。其實在連結高座與低座之間,還有一個紀念花園,紀念抗戰時為港捐軀的軍人。花園正中央更設有紀念龕,擺放有陣亡著名冊及紀念花環,並刻有「英靈宛在、浩氣長存」的墓志銘。
- 香港大會堂低座大堂極為寬廣,專供人在此等入場觀看音樂會、話劇或其他表演藝術。
- 香港大會堂高座大堂一角掛有一幅香港舊景的橫幅,大家有留意到嗎?
- 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的大門別具歷史意義,不因它悼念二戰軍人,而是港英時期殘留的皇冠配以龍形門飾。
- 大會堂紀念花園內十二邊形的紀念龕,以四方八面概念,即四面玻璃窗及八幅石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