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從小漁港變為國際大都會,總離不開海洋的關顧,海事歷史也就等於香港歷史。位於中西區海濱長廊上 8 號碼頭的「香港海事博物館(Hong Kong Maritime Museum)」,正正是為大眾介紹香港航運、海上貿易、海戰等等諸多海事歷史以及海上文化轉變。
前特首董建華倡建
香港海事博物館由航海業巨擘董浩雲之子、前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發起,並聯合一群對香港航運界熱心人士籌款興建,現時由香港國際航運團體經營。海事博物館原設於赤柱美利樓內,佔地僅 800 平方米(公尺)。可惜,因其位置不便及缺乏宣傳,自 2005 年開放後,參觀人數不多。有關方面便決定遷址至中環 8 號碼頭,場地大增 5 倍至 4,400 平方米,樓高 3 層,並加設至 13 間展覽廳、咖啡館及禮品店,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參觀。
- 香港海事博物館入口旁大堂掛上香港今昔的海上事務相片。
- 香港海事博物館 B 層設有免費的瞭望台,不過望遠鏡的高度只合小朋友使用。
- 香港海事博物館頂層設有咖啡茶座,可讓大家一面品嚐咖啡,一面欣賞維多利亞港海景。
- 穿過香港海事博物館頂層的咖啡茶座,還有一個戶外空間,行得累了,便可在此休息,更可眺望中環摩天輪。
《靖海全圖》最珍貴
海事博物館 C 層(底層)是歷史樓層,展出由明朝時期後,香港眾多出名的船艦模型,包括:鄭和下西洋的寶船、16 世紀的「三藩市號」、中國第一首遠航歐美的「耆英號」、50 年代著名的「大來」輪船……等,喜歡船的朋友定覺不枉此行。此外,C 層還有不少歷史文物,包括昔日海上貨運發達時盛行的貨品。不過,最珍貴還要數是《靖海全圖》,顯示明清時期海軍對付海盜的情況,值得大家細心觀賞。
- 海事博物館內擺放了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寶船模型,三張大帆足證當年的建船工藝之卓越。
- 海事博物館內展出中國第一艘遠航歐美的「耆英號」,曾於 1846 年從香港起航並繞過非洲好望角。
- 海事博物館內展出中國皇家龍船,龍形雕飾是古代皇家專用,設計上結合古代樓船及隋代龍舟遊船。
- 海事博物館內展出 16 世紀的「三藩市號」,帆上畫有十字標誌,來往菲律賓與墨西哥。
入模擬駕駛室扮船長
海事博物館 B 層 (中層) 則展出不少與海洋工程的相關資料,仔細介紹了船隻的建設及航行知識。此外,也有與海洋活動相關的展品,包括:探索深海的儀器、龍舟運動,甚至是風之后李麗珊的滑浪風帆也在展覽之列。在 A 層的一角還有個仿控制室的展台,不過展品都是不可動的。每到星期六或日,館內的「顧國敏船舶模擬駕駛室」便會開放,這裡便有一個輪船模擬駕駛室,不單可親手操控儀器,面前的屏幕更會播放虛擬海上畫面,可讓小朋友在此扮演船長,應付海上不同情況,真實程度確是叫人興奮。大家參觀過海事博物館後,可走到鄰近的中環海濱活動空間,乘坐香港摩天輪,從高角度俯瞰維多利亞港景色。除海事博物館外,香港還有另一以香港海防和軍事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
- 海事博物館內的展品包括多件與船隻相關的古今儀器,可惜全都放在玻璃櫃內,大家「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 海事博物館內展出的船銅鐘,不可敲動。
- 海事博物館內另一裝置藝術品裝置藝術品,由魚勾拼湊而成,表達人與海洋生物的捕獵關係。
- 大家在海事博物館抬頭仰望,可看到一尊觀音像,該是望海觀音吧!
- 海事博物館的天花懸掛著風之后李麗珊曾使用的滑浪風帆。
- 龍舟當然也是香港海事的一部分,香港海事博物館有詳細介紹實是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