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寨城公園(Kowloon Walled City Park)現時是九龍城區內一個清幽古香的公園,但它的前身是龍蛇混雜的「黑暗之城」——九龍寨城。城寨的歷史演變,圍城內發生的故事,不復在的老香港味道,走進今天憩靜的公園實在難以想像。更叫人意想不到的是,九龍寨城公園還是觀賞香港紅葉的地點之一。
英國租借港島強攻寨城
九龍寨城地理位置具戰略價值,清朝時寨城附近興建了一座炮台;及至 1841 年,英軍佔領香港島,九龍寨城成為了九龍半島海岸防衛據點之一。1846 至 1847 年間,九龍寨城陸續建成圍牆、6 座瞭望台、4 道城門、士兵營房、火藥倉、軍械庫等。惟清政府於鴉片戰爭戰敗後,被迫由 1898 年 7 月 1 日起將九龍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方租借予英國,為期 99 年。同年 12 月 27 日,英國頒布《九龍城樞密院令(Kowloon City Order In Council)》,將九龍寨城內的清朝官員和官兵全數驅趕,致使寨城一度荒廢,其後逐漸變成無政府狀態。
九龍寨城變三不管地帶
由此時起的近一個世紀,九龍寨城進入「無皇管」狀態,成為大量低下階層的民眾居所;尤其是二戰後,大批中國內地難民來港進駐寨城,大量非法樓宇在內密集建成,通道濕窄昏暗,城內無牌醫生、家庭式工場很常見,更是毒梟、罪犯匿藏的巢穴,因而有「三不管」之稱(即中國、英國和香港政府三方都不管)。直至 1987 年,中英達成清拆寨城的協議,「拆城」工程至 1992 年完成,並於 1995 年改建成今日的九龍寨城公園。九龍寨城除了曾是令人敬而遠之的罪惡溫床,亦見證香港草根階層如何在惡劣的狹縫中生存。翻看昔日寨城的老照片,往往令人驚訝香港曾有這麼一個奇特的社區存在過。
清朝古炮坐鎮寨城公園
為了紀念這段香港重要的近代歷史,九龍寨城公園現時保留了原為寨城官府衙門的建築,擺放九龍寨城的歷史資料與文物,包括門前兩尊清朝鑄成的大炮,是香港僅存的一批古炮。九龍寨城公園以明末清初江南園林形式設計,分為 8 個景區,包括:衙府緬昔、南門懷古、獅子窺園-邀山樓、棋壇比弈遊弈園、生肖倩影──童樂苑、八徑異趣、歸璧半亭、四季同馨──廣蔭庭。2009 年公園新增千面小城展覽,展示九龍寨城昔日風貌及居民生活。大家遊畢九龍寨城公園後,不妨順道往鄰近的石屋家園逛逛,該處又稱作「九龍城石屋」或「聯合道石屋」,其歷史起源可追溯至 19 世紀末。
紅葉徑別具詩情畫意
九龍寨城公園園林中的小徑可按景觀布局,劃分為 8 條長短不一的植物徑,分別為紅葉徑、松徑、玉蘭花徑、紫薇花徑、竹徑、香花徑、石榴花徑、蕉葉徑,讓遊人循著園路遊覽時,可進入各個風格獨特的景區,增添遊覽的情趣。要數當中最受注目者,非紅葉徑莫屬。紅葉徑兩旁栽種了葉片為紅色或會於冬季變為紅色的植物,包括:大花紫薇、山烏桕、紅桑等,故有《葉徑追紅》之名。相比起城門水塘、青衣公園、香港動植物公園、大棠紅葉等香港紅葉觀賞地點,九龍寨城公園的紅葉不算突出,惟在仿古設計的亭台樓閣襯托下,這裡的紅葉景色卻別具詩情畫意喔!大家逛過九龍寨城公園後,可順道前赴鄰近的KCP 九龍城廣場或 Mikiki 商場購物血拼。
- 九龍寨城公園內有 8 條長短不一的植物徑,包括:紅葉徑、松徑、玉蘭花徑、紫薇花徑、竹徑、香花徑、石榴花徑、蕉葉徑。
- 九龍寨城公園內園林小徑在仿古設計的亭台樓閣襯托下,營造出別具詩情畫意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