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雞頭、燒黃紙」聽得多吧?但不要以為是黑社會儀式,在香港早期,「斬雞頭、燒黃紙」可是香港政俯認可的宣誓儀式。不過,也不是隨便燒燒斬斬的,必須是在上環文武廟(又稱東華三院文武廟或荷李活道文武廟)舉行,才有法定效力。由此可見,這座香港最早期的中式廟宇,在當時多有「江湖地位」。
文武廟由東華醫院管理
位處上環荷李活道的文武廟(Man Mo Temple)約始建於 1847 年前後,擁有逾百年歷史,整個廟宇建築群由文武廟、列聖宮、公所組成,只是一般人已習慣籠統稱為「文武廟」。文武廟旁的列聖宮,顧名思義,擺放了諸位聖人及先人牌位的地方,主要神祇是觀音娘娘,也有供奉財神及其他大小神祇。公所,從前是鄉民聚會場所,現時則設精品店及中英對照的解簽服務,為方便外國朋友。
1908 年,港英政府制定《文武廟條例》,正式將荷李活道文武廟的管理權交予東華醫院。每年東華三院董事局與社會賢達仍會齊集於東華三院文武廟內舉行秋祭典禮,禮拜文武二帝,同時又為香港祈福。
向文武帝求學業•事業運
東華三院文武廟內裡供奉著「文帝」及「武帝」;文帝即是文昌帝君(或文昌君),據一說法祂是晉朝的張亞子,侍母至孝,後戰死沙場,被民間建廟立祀;至清朝時,民間已視為管轄文學的神祇,求學、求功名的文人也會求其保祐。即使時至今天,舉凡校內終期試或公開試前仍會有學生來祈求學業進步。至於武帝,則是「關聖帝君」,也就是關公關二哥,不需多介紹了吧!武帝則主祀事業運勢,上班族如要祈求事業順利、升職加薪,便會帶備祭品向關二哥祈福求簽!荷李活道文武廟內還擺放了城隍、包公、福德神祇及十殿閻王,都是傳統上保祐官運亨通、事業順暢的神祇。
- 文武廟列聖宮神座右下是財神的神龕,如閣下欲祈求財源廣進,便要多上支香。
- 文武廟列聖宮內有觀音娘娘坐鎮,慈悲普照宮內聖人。
農曆新年攝太歲熱點
「攝太歲」是在農曆新年至正月十五期間進行中國傳統習俗。除嗇色園黃大仙祠、紅磡觀音廟、大坑蓮花宮、粉嶺蓬瀛仙館外,上環文武廟亦是香港熱門攝太歲地點。不少犯太歲人士會到文武廟攝太歲,祈求來年運勢平安。上環文武廟是一座三進兩院式建築,正門外面有兩座花崗石鼓台,前進則置有擋中。廟內各處均飾有精緻的陶塑、花崗石雕、木雕、灰塑、壁畫,別具傳統工藝特色。文武廟現已被評為香港法定古蹟,廟內也保留多件歷史文物,例如清朝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的銅鐘、一台造於 1862 年的官轎,還有大鼎、鑾輿、白鑞香爐、神龕等歷史文物,往往吸引不少研究中國歷史的外國人到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