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敦道(Nathan Road)是香港最著名道路之一,人多車多、繁忙擠迫是常態,因它是九龍油尖旺區的交通樞紐,由北至南貫穿太子、旺角油麻地、佐敦,最後直達尖沙咀海旁,可以說沒在彌敦道走過,便不算到過香港了。

旺角彌敦道的不夜天

若你在 Google 搜尋「彌敦道」,首先出現的結果不是街道,而是香港歌手洪卓立的同名歌曲。彌敦道如同歌詞中所描述:「街邊太多人與車」、「繁華鬧市人醉夜」,除行車道經常擠塞外,兩旁的行人路也是人流如鯽。旺角彌敦道的黑夜,在霓虹招牌映照下,行人、車輛來回沒完,教人完全感受到香港是「City never sleeps」。彌敦道全長約 3.6 公里,南起梳士巴利道,北接長沙灣道及大埔道,經過佐敦及油麻地一帶。港鐵觀塘綫及荃灣綫太子站至尖沙咀站段,均在彌敦道底下平行建設。盡管彌敦道車水馬龍,但亦只是繼香港島軒尼詩道後車輛流量第二多的道路而已。

彌敦道兩旁上空架滿霓虹燈招牌,是香港的本土特色。

彌敦道兩旁上空架滿霓虹燈招牌,是香港的本土特色。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的交界處是彌敦道盡頭。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的交界處是彌敦道盡頭。

命名紀念港督彌敦

香港曾被英國長年管治,不少地方街道都充滿殖民色彩。彌敦道早於 1860 年開始由英軍工兵修築,最初命名為羅便臣道(Robinson Road),以紀念前來接管九龍半島的港督羅便臣,而且路段亦比現時短得多,範圍南至中間道,北至柯士甸道。1904 年,港督彌敦積極發展九龍半島,擴闊彌敦道為一條可作六線行車的大道,並延長至窩打老道。為免與港島的羅便臣道產生混淆,港英政府將道路易名為彌敦道,以紀念推動擴建的彌敦爵士。彌敦道擴建完成初期,兩旁種滿大樹,但當時九龍仍人煙稀少,彌敦道因而被謔稱為「彌敦的蠢事(Nathan’s Fool)」,但今天看來完全是明智之舉。

彌敦道是香港最重要道路之一,貫穿九龍油尖旺區。

彌敦道是香港最重要道路之一,貫穿九龍油尖旺區。

花車巡遊最佳觀賞位置

為紀念佐治五世 1911 年加冕為英皇,港府將窩打老道至亞皆老街剛落成的新路命名為「加冕道」。加冕道其後延長至界限街,1926 年併入彌敦道,成為現今所見的彌敦道。1960 年代前,彌敦道還是林蔭大道,但為方便雙層巴士行走,加上要興建工業大廈,大樹被鋸去,現在只剩九龍公園一小段仍保留當年種下的大樹。

每年一度的新春花車巡遊,於農曆新年年初一在尖沙咀繞圈遊行,其中彌敦道更是必經之路;其中彌敦道與中間道交匯處一帶更是最理想的觀賞位置。因為該處是定點表演區,有較多時間可讓遊人拍照和觀賞花車與表演隊伍。2014 年,香港爆發「雨傘運動」,旺角一段的彌敦道(旺角道至登打士街)曾經成為佔領區的主要地段之一。在旺角最繁忙的十字路口,即彌敦道與亞皆老街的交界,成為示威者聚集地點,見證一個時代的抗爭。

2014 年雨傘運動期間,旺角彌敦道與亞皆老街的十字路口,成為示威者聚集地點之一。

2014 年雨傘運動期間,旺角彌敦道與亞皆老街的十字路口,成為示威者聚集地點之一。

彌敦道交通及前往方法

港鐵太子站、旺角站、油麻地站、佐敦站及尖沙咀站,均有出口前往彌敦道。

開放時間

星期一

24 小時開放

星期二

24 小時開放

星期三

24 小時開放

星期四

24 小時開放

星期五

24 小時開放

星期六

24 小時開放

星期日

24 小時開放

地址

我們的地址:

九龍彌敦道

全球定位系统:

22.3105852, 114.1710601

電子郵件:
網頁:
聯絡場地管理人
帶我到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