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電影迷希望看看香港最常用作電影取景的地方,帶他往中環的「石板街」便沒錯了。隨便說說,《花樣年華》、《色.戒》、《文雀》、《龍鳳鬥》,甚至《十月圍城》也要在上海仿建一條石板街,作為電影迷朝聖地可說是無出其右。
花崗岩石逐塊鋪設
能吸引到如此多電影來些拍攝,全因這條以花崗岩石塊舖設的幾百米街道,可是已有百多年歷史,別具懷舊風情,亦可重現香港開埠時期的街道文化面貌。石板街正式名稱是「砵典乍街(Pottinger Street)」,乃港英政府為紀念第一任港督砵典乍,於 1858 年命名。初期的石板街是連接由皇后大道至山上荷李活道的街道,惟由於坡道過於陡峭,因而以一塊凹下一塊凸起方式舖上石板,方便當時的轎夫上落及在雨天時瀉走雨水。
- 石板街以一塊凹下一塊凸起方式舖上石板,方便當時的橋夫上落及在雨天時瀉走雨水。
- 當昏黃的街燈亮起,石板街別有一番情調。
排檔顏色由綠變黃
來到石板街,可不要只感嘆地面百多年歷史的石板,兩旁的鐵皮排檔亦是此間特色。它們多是在二戰後才在石板街開業,最初是販賣地區日常用品,隨著石板街變作旅遊熱點,也逐漸售賣手工藝品、本土特色紀念品。不過,隨著近年政府政策轉變,石板街排檔的外觀設計亦從過去的綠色改建為黃色!除砵典乍街外,中環另一條經常成為電影或電視取景之地的街道,非都爹利街莫屬了。
- 石板街上排檔的外觀現已全部統一為黃色,算是另類時代見證吧!
- 石板街兩旁排檔多售賣旅遊人士喜受的本土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