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元朗區天水圍,當然要參觀一下遠近馳名的圍村。雖然元朗的圍村眾多,但位於屏山文物徑上的唯一圍村——上璋圍(Sheung Cheung Wai)卻特別值得一去,全因圍村的圍牆及樓房均保存完整,幾乎保留了建築物的原有外貌,但要特別注意圍村並不歡迎遊客入內,因此入內參觀要加多注意禮節和自身安全。

擁有逾 200 年歷史

上璋圍是 18 世紀由坑頭村的鄧氏族人所興建,距今已有 200 多年歷史。上璋圍最大的特色是由青磚築起的方正圍牆,內裡則採用典型的圍村格局,房屋於兩旁並排而建,圍內有房屋四排,大門均向南開,而且建築風格一致,更有著冬暖夏涼、採光充足的特點,但是現時圍村內大部房屋經已改建成新屋,不過仍有部分古屋得以保留。

中央主通道直達神廳

上璋圍的門樓共有兩層,下層設置了神壇,至於上層則屬於儲物室,擺放節日用的桌椅、龍舟用槳櫓及農具等公眾物品,至於門額上刻有「南陽世澤」四個大字,兩旁則貼上「上林挺秀,璋壁生輝」的門聯。從門樓可筆直看到主通道的盡頭神廳,神廳門外亦有貼上門聯「乾峰烈黛丁財旺,辛水橫垣富貴昌」。步入神樓後,便可發現內裡除供奉觀音、洪聖及北帝等神靈外,還擺放了一個木製的龍頭,相傳是屬於從前新界賽龍舟時安裝在船上的龍頭。

上璋圍中央的主通道可直望神廳,而房屋於兩旁並排而建,屬於典型的圍村格局。

上璋圍中央的主通道可直望神廳,而房屋於兩旁並排而建,屬於典型的圍村格局。

磚砌社壇供奉土地公

上璋圍附近一帶亦有不少景點頗值得訪遊,當中包括上璋圍西面不遠處的社壇(Shrine of the Earth God),主要以簡單的磚砌建築,用作供奉土地公(村民稱之為社公、伯公、社德公等),以祈求福澤、保佑各村平安,不過神壇大都不設神像,並以石頭代表社神。屏山文物徑上除社壇和上璋圍外,聚星樓也是另一不可不去的景點喔!

沿屏山文物徑會途經社壇,用作供奉土地公,特別在於以石頭代表社神,因此大家在此不會看到神像。

沿屏山文物徑會途經社壇,用作供奉土地公,特別在於以石頭代表社神,因此大家在此不會看到神像。

百年古井變風水魚池

上璋圍與楊侯古廟之間的小路設有古井,建造年代已難以考究,據知這是由坑頭村村民所建,在上璋圍立村前已存在,曾是上璋圍及坑頭兩村的食水主要來源,不過在已自來水供應的當下,村民無需再依靠井水過活了,那麼這個古井現今有何用處呢?原來,這口古井現已變作一個小魚池,大家近觀還可看到鮮蹦活跳的錦鯉在井裡游泳,相信這應跟風水布局有關。現在仍有不少港人酷愛飼養風水魚,以收催旺運情之效!

屏山文物徑上的古蹟名勝眾多,除上璋圍外,還有聚星樓、楊侯古廟、覲廷書室、清暑軒、屏山鄧族文物館等景點值得遊覽。

上璋圍附近的的古井,以前屬圍村村民的食水來源,不過現已改建為飼養錦鯉的小魚塘,估計有著風水布局作用。

上璋圍附近的的古井,以前屬圍村村民的食水來源,不過現已改建為飼養錦鯉的小魚塘,估計有著風水布局作用。

前往方法

乘坐港鐵至天水圍站,從 E 出口步出,橫過聚星路,見到聚星樓後,依屏山文物徑的路牌指示前行;到了社壇後,左轉再往前走即達上璋圍。整段路程步行需時約 10 至 15 分鐘。

開放時間

星期一

09:00-17:00

星期二

09:00-17:00

星期三

09:00-17:00

星期四

09:00-17:00

星期五

09:00-17:00

星期六

09:00-17:00

星期日

09:00-17:00

地址

我們的地址:

新界元朗屏山上璋圍

全球定位系统:

22.4464096, 114.0064349

電子郵件:
網頁:
帶我到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