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皇后大道東轉出去金鐘道,是一個廣闊道路交匯點,人們因而會指這裡是灣仔區的終段。不過,在這灣仔尾端的背後小街,卻是隱藏著一個文化迴然不同的「星街小區(Starstreet Precinct)」。
橫街窄巷組成的小區
沿著太古廣場三期(Three Pacific Place)旁的永豐街斜坡走上去,在路口轉左,便是星街(Star Street),再左轉入一條小巷,還有兩條橫街,分別是月街(Moon Street)及日街(Sun Street)。偏僻嗎?日間前來閒逛還真有點,惟入夜後,即使是路痴也不怕迷路,街上的高檔食店紛紛開門營業,燈光照亮小區之餘,三三兩兩站在路旁聊天的路人也是路標。
名字源自《三字經》
「星街小區」原來僅是幾條沒甚麼特色的橫街窄巷,能夠被說上兩句的也只有街名。1890 年,香港首座發電廠在此正式運作,有關方面便引用《三字經》中「三光者,日月星」,將旁邊幾條小街命名作星街、月街、日街,比喻電力給香港帶來光明。諷剌地,有著浪漫的名字,三條街百年來卻沒怎樣發光發亮,始終維持著原有舊貌。後來因有設計師在此開設藝術廊及時尚精品店,才逐漸吸引其他年輕創業家到此創業,其後高檔食店及酒吧也陸續進駐。
- 月街全長只有幾十米,惟街道兩旁已滿布著十多間食肆或酒吧,香港人酷愛的日式餐館當然少不了。
- 除日式餐館外,月街上還有德意英美菜各式餐廳。
藝術廊•餐館先後進駐
後來,因為太古廣場三期而落成的人行地下道,把星街小區、皇后大道東一帶與港鐵金鐘站連接起來,為這裡帶來更多人流,令小區變得熱鬧起來,於是香港旅遊發展局將永豐街、星街、月街及日街統稱為「星街小區」,成為中環 SOHO 荷南美食區、銅鑼灣大坑小區、西灣河蘇豪東、尖沙咀諾士佛臺之外,另一新興的時尚餐飲娛樂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