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地方會有多少個名字?在大埔區東部邊陲的一處土地,便有多達 4 個名字,叫起來也頗令人混淆,最後官方統一稱作較好看的「大美督(Tai Mei Tuk)」,而非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尾篤」。
尾督?尾篤?美篤?
地名與地理位置密不可分,由於位處大埔邊陲、八仙嶺山脈末端,故命名大尾篤,區內亦有龍尾村(「尾」和「篤」在粵語皆解作「最後」)。但有村民認為「尾篤」不吉利,於是用同音異字代替,但都離不開「尾」、「美」、「篤」、「督」的組合,因而出現「大尾督」、「大美篤」和「大美督」等不同寫法。香港地政總署 2007 年應村民要求,刊憲正式更名為大美督,支持者認為新地名有美麗的意思。但部分市民及學者反對易名,認為「大尾篤」有歷史價值,不應改名破壞。
踏單車•燒烤•放風箏
撇除正名之爭,大美督長年是新界郊遊熱點,更是進入八仙嶺郊野公園與船灣郊野公園的起點,假日不少遊人踏單車前往大美督燒烤,或到堤壩上放風箏。在龍尾村一帶,有不少單車租賃店,可在大埔、沙田、大圍或馬鞍山租車,然後在此還車。附近食肆不少,廣東菜、泰菜、意大利菜都可吃到,質素也不錯。
說起堤壩,其實它是船灣淡水湖的主壩,道路寬闊、景觀開揚,可遠眺馬鞍山,日落美景亦是一絕,不少人視之為大埔一日遊的終點。但近日有香港大學學者建議,將佔地約 1,200 公頃的船灣淡水湖填平,改為興建 30 萬個住屋單位,引來不少批評;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教授林超英更以「不可思議的地方、不可思議的時代、不可思議的『建議』」來形容港大這項建議。事實上,船灣淡水湖不但帶來了湖光山色,更為香港居民提供穩定的食水供應,所以還是保留為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