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從前是個小漁港,因而不乏對海神的崇拜,港島東區筲箕灣譚公廟(Tam Kung Temple)供奉的譚公便是其中之一。在香港開埠初期,採石工業十分蓬勃,不少祖籍惠州的石匠,亦被吸引至筲箕灣一帶的採石場工作,惠州的譚公信仰因而被帶到香港,並建起一間小型廟宇。及後,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 年),小廟被擴建為譚公廟,正門刻上「譚公仙聖」字樣。現時譚公廟已被評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譚公誕筲箕灣規模最大

譚公可呼風喚雨及治病,因而深受漁民崇仰。不過,可不要因為稱作「公」,便誤會譚公是老人家。其實,譚公是一個只有十三歲的小朋友。譚公的本名已不可考,一說是譚德,一說是譚峭,出身於元朝惠州,十二歲得道,十三歲飛升,永保童顏,筲箕灣譚公廟供奉的法相也是一個孩童樣子。每年譚公誕(農曆四月初八),香港多座譚公廟均有賀誕活動,當中筲箕灣譚公廟的慶典規模最大,也最有看頭。屆時譚公廟外會有傳統的舞龍舞獅與巡遊表演,又會搭起戲棚上演神功戲,漁船亦會張燈結綵,好不熱鬧。

港島東區觀音借庫之地

筲箕灣譚公廟採用中式傳統二進式建築,旁邊再建有觀音殿。每年到了觀音借庫的時間(農曆正月廿六日子時),此觀音殿便會變得門庭若市,擠滿欲向觀音借庫的善信。除譚公廟外,港島區善信還可到銅鑼灣大坑蓮花宮進行觀音借庫。筲箕灣譚公廟曾於 2002 年依原建築物格式重建,廟內的重要文物亦被保留下來,包括:銅鐘、香爐、浮雕等,極具歷史價值。此外,早期的譚公廟不止是祭神祈福之地,還是鄉民議事之處,亦有辦義學供附近村民讀書學習,廟內的石刻板便有相關記錄。

大家在其他廟宇所見的神佛多數是滿臉鬍鬚的樣貌,惟筲箕灣譚公廟內譚公法相則是小朋友模樣。

大家在其他廟宇所見的神佛多數是滿臉鬍鬚的樣貌,惟筲箕灣譚公廟內譚公法相則是小朋友模樣。

譚公廟內每個案台下,均有中國傳統戲曲的浮雕,由於保存在玻璃後,損毀相對較輕微。

譚公廟內每個案台下,均有中國傳統戲曲的浮雕,由於保存在玻璃後,損毀相對較輕微。

諸般海神雲集譚公廟

想祈求海運,來譚公廟便沒錯了。廟內除了譚公之外,亦有供奉龍母元君及天后兩位海神,側殿供奉的觀音,法相也是望海觀音,準能保祐海上平安。此外,廟內也有供奉赤松黃大仙,五通財神、金花娘娘、關帝、華光、福祿壽……等諸天神佛,方便信眾求簽問卜,祈求財運、事業運、福祿、以至子裔。廟祝打趣說,一紮四十多支(十多炷)的香,為廟內每位神佛奉上一炷香後,剛好用完。

譚公廟前往方法

乘坐港鐵至筲箕灣站,從 D1 出口出站,沿東喜道步行約 5 分鐘至譚公廟道。

開放時間

星期一

10:00–17:00

星期二

10:00–17:00

星期三

10:00–17:00

星期四

10:00–17:00

星期五

10:00–17:00

星期六

10:00–17:00

星期日

10:00–17:00

地址

我們的地址:

香港筲箕灣譚公廟道8號

全球定位系统:

22.28250088099, 114.2307087779

電子郵件:
網頁:
帶我到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