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不少人會戲言指元朗、天水圍等地牛群橫行。其實早 1950、60 年代,元朗屏山一帶的圍村村民以耕種為生,飼養大量牛隻耕田。除愛養牛外,圍村人更篤信風水命理,香港現存唯一古塔——聚星樓(Tsui Sing Lau Pagoda),正是村民為鎮壓水災和改善風水而興建的。
樓頂有吉祥題字
位處於屏山上璋圍北面的聚星樓,又名為「魁星塔」或「文昌閣」,村民則俗稱之為「文塔」,由屏山鄧氏一族第七世祖鄧彥通所興建,矗立的位置原本是河口,面對著后海灣,主要用以擋北煞、鎮水災等,距今已超過 600 年的歷史,更於 2001 年 12 月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之一。
據說聚星樓最初建成的時候原有七層,也有傳說指為五層,但後來因颱風侵襲而毀壞,只剩下現有的三層,約有 13 呎高,當上層所供奉的是魁星,主宰文運及掌握功名。呈六角形的聚星樓由青磚建成,每層皆有門或窗,頂端更有吉祥題字,由下至上分別是「光射斗垣」、「聚星樓」和「凌漢」。
- 聚星樓樓高三層,採用六角形設計,用以擋北煞、鎮水災等。
- 聚星樓由青磚建成,每層皆設有門或窗,以及吉祥題字。
只開放地面樓層
雖然聚星樓被列為古蹟,但事實上內裡對外開放,不過只有地面樓層可供遊人參觀,內裡可看到供奉著文武諸神的「神位」,以及介紹聚星樓背景和歷史的展示板。但大家要注意聚星樓每逢星期二、聖誕節、聖誕節翌日、元旦日、農曆新年初一至初三,均會暫停開放。
聚星樓屬於屏山文物徑的起點/終點,毗連港鐵天水圍站和輕鐵天水圍站,從港鐵站 E3 出口步行 3 分鐘即可抵達,交通方面相當便利。以往,從遠處便可清楚看到聚星樓矗立的位置,但因其周邊近年急速發展,聚星樓四周幾乎被樹木和建築物所遮蓋,因此大家遊訪時要細心留意沿途的指示牌或仔細查看地圖,始可找到其所在位置。
屏山文物徑上的古蹟名勝眾多,除聚星樓外,還有上璋圍、楊侯古廟、覲廷書室、清暑軒、屏山鄧族文物館等景點值得遊覽。
- 聚星樓的地段屬於鐵路沿線,毗鄰天水圍西鐵站,因此交通算是頗便利。
- 從港鐵天水圍站 E3 出口步出,根據沿途的指示牌,步行約 3 分鐘即可抵達聚星樓。
- 港鐵天水圍站的地面樓層為輕鐵天水圍站,大家在此轉乘輕鐵至屯門、元朗、天水圍各區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