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香港最高學府的香港大學,其東閘(也有稱作正門)入口側,隱藏了一幢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同時也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University Museum and Art Gallery)。

前身為馮平山圖書館

被簡稱作「港大博物館」的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前身是「馮平山中文圖書館」,由一生致力支持中文教育的馮平山先生於 1932 年捐款興建。1953 年圖書館改建為「馮平山博物館」,主要展覽中國藝術品。及至 1994 年,才正式命名為「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惟正門頂仍保留「馮平山樓」的牌扁。1996 年,香港大學馮平山樓旁的徐展堂樓被擴建為港大博物館新翼。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正門保留著「馮平山樓」的牌匾,注意書寫方式是由右讀向左,別讀錯呀!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正門保留著「馮平山樓」的牌匾,注意書寫方式是由右讀向左,別讀錯呀!

西歐外觀+中國風內涵

香港大學馮平山樓以磚石鋪砌地台,樓高兩層的建築以則以紅磚外牆築建而成,正前方則豎立了多條圓柱作為裝飾;柱上刻有三角楣飾,樓頂的三角形空間中間更鑲有港大標誌。雖然博物館外觀的建築風格仿效文藝復興時期,惟來到大門卻又是一片古色古香的中國風格,一副對聯「桂柏楝樑歡喜堅固,鳳麟堂室福祿光明」被銘刻在兩旁,橫扁寫上「讀書養氣」,足顯「圖書館時期」的書卷氣息。

推門進入後,玄關保留「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的牌扁,兩旁屏風也有中國浮雕,古色古香。

推門進入後,玄關保留「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的牌扁,兩旁屏風也有中國浮雕,古色古香。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一樓的林仰山展覽廳,採用圓形設計,讓人對展廳內的展品一覽無遺。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一樓的林仰山展覽廳,採用圓形設計,讓人對展廳內的展品一覽無遺。

收藏新石器時代文物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內有多個展廳,分門別類地陳列著新石器時代至清朝時期的歷史藝術品及考古文物,包括:青銅器、彩陶、鉛釉器、唐三彩、越瓷、青瓷、釉裡藍,合共逾 1,800 件;當中尤以元代景教的銅牌、銅十字收藏品最為豐富。博物館會不定期舉辦各類藝術展、畫展、陶瓷展……等。惟博物館展品亦不限於歷史文物,例如 2018 年 1 月便曾舉辦「場面朝鮮:齊維格藏品的二十世紀宣傳海報」展覽,展出多幅 20 世紀朝鮮的宣傳海報。港大美術博物館也肩負傳承藝術及教學的責任,時有舉辦藝術研討會、講座及活動,並協助香港大學藝術系教授中國古代藝術及博物館學等課程。

馮平山樓周邊景點豐富

大家參觀過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後,當然要順道訪遊鄰近的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內裡蒐集了逾千件世界級的礦石!同時,具有百年歷史的香港大學本部大樓,亦值得大家一遊的香港古蹟景點。不說不知,香港大學本部圖書館旁的蒙國平花園原來是著名的香港紅葉景點:該處地方雖小,但花園內卻長著數棵頗高大的楓香樹,樹頂葉子加起來差不多覆蓋了半個花園;當進入秋冬季節,樹葉轉為紅色,令這個小小的蒙國平花園變身成紅葉花園。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的清代展廳中展出多件文物,包括銅雕天神、大官員府邸、浮雕。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的清代展廳中展出多件文物,包括銅雕天神、大官員府邸、浮雕。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交通及怎麼去(點去)

  • 乘坐港鐵至香港大學站,從 A1 出口出站,沿般咸道朝香港大學本部前進,步行約 10 分鐘即達。
  • 乘坐城巴 40 號(灣仔碼頭↔華富)或 40M 號(金鐘香港政府總部↔華富),停站於香港大學東閘。
  • 乘坐新巴 23 號(北角碼頭↔蒲飛路),停站於香港大學東閘。
  • 乘坐九巴 103 號(黃大仙竹園邨↔蒲飛路),停站於香港大學東閘。

開放時間

星期一

09:30-18:00

星期二

休館

星期三

09:30-18:00

星期四

09:30-18:00

星期五

09:30-18:00

星期六

09:30-18:00

星期日

13:00-18:00

地址

我們的地址:

薄扶林般咸道90號

全球定位系统:

22.2836462808, 114.13914889097

電子郵件:
聯絡場地管理人
帶我到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