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香港最高學府的香港大學,其東閘(也有稱作正門)入口側,隱藏了一幢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同時也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University Museum and Art Gallery)。
前身為馮平山圖書館
被簡稱作「港大博物館」的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前身是「馮平山中文圖書館」,由一生致力支持中文教育的馮平山先生於 1932 年捐款興建。1953 年圖書館改建為「馮平山博物館」,主要展覽中國藝術品。及至 1994 年,才正式命名為「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惟正門頂仍保留「馮平山樓」的牌扁。1996 年,香港大學馮平山樓旁的徐展堂樓被擴建為港大博物館新翼。
- 來到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大門,左右擺放著刻有對聯的木柱,柱上還有雕飾,配以橫扁及古撲大門,一片書卷氣息。
-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新翼徐展堂樓前,最顯眼是兩塊各刻有《日緣》及《般若》的巨木。
西歐外觀+中國風內涵
香港大學馮平山樓以磚石鋪砌地台,樓高兩層的建築以則以紅磚外牆築建而成,正前方則豎立了多條圓柱作為裝飾;柱上刻有三角楣飾,樓頂的三角形空間中間更鑲有港大標誌。雖然博物館外觀的建築風格仿效文藝復興時期,惟來到大門卻又是一片古色古香的中國風格,一副對聯「桂柏楝樑歡喜堅固,鳳麟堂室福祿光明」被銘刻在兩旁,橫扁寫上「讀書養氣」,足顯「圖書館時期」的書卷氣息。
收藏新石器時代文物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內有多個展廳,分門別類地陳列著新石器時代至清朝時期的歷史藝術品及考古文物,包括:青銅器、彩陶、鉛釉器、唐三彩、越瓷、青瓷、釉裡藍,合共逾 1,800 件;當中尤以元代景教的銅牌、銅十字收藏品最為豐富。博物館會不定期舉辦各類藝術展、畫展、陶瓷展……等。惟博物館展品亦不限於歷史文物,例如 2018 年 1 月便曾舉辦「場面朝鮮:齊維格藏品的二十世紀宣傳海報」展覽,展出多幅 20 世紀朝鮮的宣傳海報。港大美術博物館也肩負傳承藝術及教學的責任,時有舉辦藝術研討會、講座及活動,並協助香港大學藝術系教授中國古代藝術及博物館學等課程。
-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收藏了不少青瓷,因瓷器的釉色為青色而得名,以瓷質細膩,色澤青翠晶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淳樸著稱於世。
- 釉器也是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內具歷史價值的館藏。
-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收藏了不少元代景教銅製品,當中最豐富藏品是景教銅牌。
-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的展品不但有歷史文物,亦有近代作品展出,圖中「場面朝鮮」展覽的展品。
馮平山樓周邊景點豐富
大家參觀過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後,當然要順道訪遊鄰近的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內裡蒐集了逾千件世界級的礦石!同時,具有百年歷史的香港大學本部大樓,亦值得大家一遊的香港古蹟景點。不說不知,香港大學本部圖書館旁的蒙國平花園原來是著名的香港紅葉景點:該處地方雖小,但花園內卻長著數棵頗高大的楓香樹,樹頂葉子加起來差不多覆蓋了半個花園;當進入秋冬季節,樹葉轉為紅色,令這個小小的蒙國平花園變身成紅葉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