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區(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第一次鴉片戰爭,滿清政府戰敗給英國;根據 1842 年簽署的《南京條約》,滿清政府割讓香港島予英國,於是英國在今日中環及上環一帶建立「維多利亞城」。時至今日,中西區由中區、西區和半山區三個部份組成:中區包含金鐘、中環、上環;西區內含西環(即西營盤、石塘咀和堅尼地城)和摩星嶺;半山區幅員則遍及太平山和薄扶林北部(即香港大學一帶)。中環與上環可說是港島區的中心地帶。上環是住宅區,中環則是香港的商業、金融及銀中心,也是香港特區政府決策及機構中心,特區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大樓均座落於此。至於半山區,乃香港富豪聚居地之一。
-
上環
上環(Sheung Wan)位於中西區北部,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售賣海味、古玩、布藝等傳統的小店散落在區內,四處瀰漫老香港情懷。上環原是四環九約其中一環,東起鴨巴甸街、永吉街,西至威利麻街、南至皇后大道。上環自 1843 年起一直是華人聚居地及主要商貿區,英國人及其他外國人則住在中環。上環現時亦是商業區,不少中資企業的辦事處設在該區。上環是香港的海味及中藥集散地,文咸東街與文咸西街中藥店林立,高陞街則是有逾百年歷史的藥材街。 德輔道西、永樂街、文咸西街是香港最大的海味乾貨集散地。荷里活道及摩羅街一帶以古玩店著名;歌賦街夾雜了畫廊、雜貨店、酒吧和餐廳,融合古舊和現代文化。
-
中環
中環(Central)屬於中西區的一部分,乃香港的心臟地帶,不但是香港開埠後最早開發的地區,更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多家大型銀行總行、跨國金融機構總部、外國領事館均落戶於中環。香港終審法院大樓、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禮賓府(前港督府)、香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坐落於此。19 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為「四環九約」,「中環」爲其中一環,因而得名。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劃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屬「中區」。及後香港政府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於是「中環」和「中區(Central District)」便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民眾多數稱之為「中環」,至於「中區」則是行政分區所用的稱呼。
-
金鐘
金鐘(Admiralty)屬中西區的一部分,香港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主要部門均座落金鐘,區內建有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高等法院、金鐘道政府合署。金鐘並非香港政府所劃的行政分區,惟因港鐵在該處設有「金鐘站」,於是「金鐘」漸漸被坊間視為中環與灣仔之間的獨立分區。昔日駐港英軍兵房樂禮樓(Rodney Block)的大門口懸有一個金色銅鐘,每逢中午及下午便敲打,作為士兵、文職人員、工人的午饍及放工訊號,所以附近居民稱該營房為「金鐘營房」,及後營房一帶地區亦被坊間稱作「金鐘」。至於該區英文名稱「Admiralty」的由來,據稱這裡海旁昔日為英國皇家海軍基地,海軍按照傳稱呼基地所在地為「Admiralty」,意指少將級或以上的海軍司令坐鎮之海軍基地。
-
半山區
半山區(Mid-levels)在香港已成為富有的代名詞,能住半山的非富則貴,事實上挾著鄰近核心商業區、交通方便的優勢,半山區是多個全球最昂貴私人樓宇的所在地。所謂「半山區」也只是一個統稱,狹義指位於太平山山頂及中環之間的區域;廣義上,半山區可細分為東、中、北及西半山。中環、上環、西環的半山區為「西半山」;麥當奴道、堅尼地道及寶雲道等灣仔半山地區為「中半山」;銅鑼灣半山稱作「東半山」,北角半山則為「北半山」。半山區是香港的大單位集中地,治安佳、私隱度高,不少富豪名人都居住在獨立大屋、超級豪宅,價值上億港元的單位俯拾皆是。根據 2011 年香港人口普查結果,東半山最富有,其次為中半山及北半山,最後為西半山。
-
西環
中西區西部上環以西的地區統稱為西環(Sai Wan)或西區(Western District),範圍包括:西營盤(Sai Ying Pun)、石塘咀(Shek Tong Tsui)、堅尼地城(Kennedy Town)。西環名稱的由來有二個說法:19 世紀時,香港華人對維多利亞城的通俗分區為「四環九約」,西環正是四環之一,其餘三環分別為:上環、中環、下環(即現今的灣仔和銅鑼灣);另有說法指,堅尼地城的舊稱乃「西灣」之諧音。西環中的堅尼地城被坊間稱作「西環尾」,意指西環的盡頭,座落於香港島北岸居住區的最西端。堅尼地城的名稱源自香港第七任總督堅尼地(Arthur Edward Kennedy)。他於1872 年上任後,積極在香港島西區岸邊進行填海拓地工程,以興建倉庫和碼頭,後來這片沿岸的新填海區遂被命名為「堅尼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