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屬於九龍城區的紅磡(Hung Hom),地理範圍南至安靜道、暢通道、紅磡南道、紅磡灣街與船景街,北至漆咸道北與蕪湖街。初期的紅磡只包含大環和紅磡灣,當中只有大環是陸地,其餘地方全是海洋。
1880 年代,當時該處只是一個位處九龍半島西南岸、尖尖突出的岬地,那對出的海灣叫「紅磡灣」。自 1884 年起,港英政府便積極在紅磡灣進行填海造地,獲取的土地便用作船塢用途。19世紀末,那裡建有九龍船塢,及後被黃埔船塢所收購。1991 至 1994 年間,政府積極在紅磡灣另一端啟動填海工程,連昔日紅磡灣那剩餘凹入的灣角都被填平了,海岸線也被拉直了,結果紅磡灣從此消失,變成現今的半島豪庭、海濱南岸等私人屋苑之所在地。
紅磡的古稱甚多,計有「赤磡」、「赤砍」、「紅碪」。至於「紅磡」名稱的起源,據說 1856 年之前,該處海邊的岩石全為紅色,因漁船常泊於該海灣,漁民慣稱可供泊船的凹入海邊為「磡」,所以得名「紅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