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塘(Kowloon Tong)乃香港市區唯一的低密度發展區,又建築物以三層式平房和別墅為主。古時,九龍塘只是現今警察體育會球場至大坑東遊樂場一帶的一個小地方,因當地有一個小池塘,故被稱作「九龍塘」。1920 年代,港英政府替九龍進行城市規劃,決定參照英國規劃師艾賓力薩·侯偉德(Ebenezer Howard)的「花園城市(Garden City)」概念,把九龍塘發展成低密度英式住宅區。這是香港開埠以來,首度以城市規劃為原則的地區開發計劃。政府規定區內的發展最高地積比率與層數分別為 0.6 與三層,致使九龍塘的樓房皆為低密度建築。由是之故,地主無法把物業重建為高密度的高樓大廈,遂退而求其次,或索性出售土地業權,或出租給時鐘酒店、安老院、婚紗店等只需三數層樓面的商戶,逐漸形成現今九龍塘的獨特景觀。
1937 年,港英政府將界限街以北的九龍半島劃為「新九龍(New Kowloon)」,內裡再劃分為九龍塘、九龍城、深水埗、荔枝角四區,自此奠定今日九龍塘區域範圍的基礎。九龍塘的地理範圍橫跨九龍城區與深水埗區,以港鐵東鐵綫為界,西面為深水埗區,東面則屬九龍城區:低密度屋苑又一村、大型購物商場又一城、香港城市大學坐落於港鐵九龍塘站以西,均屬深水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