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區西部上環以西的地區統稱為西環(Sai Wan)或西區(Western District),範圍包括:西營盤(Sai Ying Pun)、石塘咀(Shek Tong Tsui)、堅尼地城(Kennedy Town)。西環名稱的由來有二個說法:19 世紀時,香港華人對維多利亞城的通俗分區為「四環九約」,西環正是四環之一,其餘三環分別為:上環、中環、下環(即現今的灣仔和銅鑼灣);另有說法指,堅尼地城的舊稱乃「西灣」之諧音。西環中的堅尼地城被坊間稱作「西環尾」,意指西環的盡頭,座落於香港島北岸居住區的最西端。堅尼地城的名稱源自香港第七任總督堅尼地(Arthur Edward Kennedy)。他於1872 年上任後,積極在香港島西區岸邊進行填海拓地工程,以興建倉庫和碼頭,後來這片沿岸的新填海區遂被命名為「堅尼地城」。
-
堅尼地城
堅尼地城(Kennedy Town)又名堅尼地或堅彌地城,位於中西區西北端,為香港最早期開發地區之一。堅尼地城南面背靠摩星嶺,北面前臨卑路乍灣,西面與大小青洲隔著硫磺海峽,東面與石塘咀相連。堅尼地城取名自香港第七任總督堅尼地,他任內積極開闢土地,填海獲得了西區岸邊土地,因而稱為堅尼地城。香港日治時期,堅尼地城曾被改名為山王台。由於堅尼地城位處港島最西陲,地緣因素使發展較中上環、灣仔、銅鑼灣和北角都要緩慢,被視為較為偏僻的住宅區,區內有很多較擾民的社區和工業建設,如焚化爐、水泥廠、屠房、殮房和廢物轉運站等。以往堅尼地城交通主要靠巴士、小巴及電車,居民出入較耗時,至 2014 年港鐵港島綫西延段通車,堅尼地城站正式啟用。
-
西營盤
西營盤(Sai Ying Pun)是一座位於港島西部的山城,與半山區及中上環接壤,為香港最早期發展的住宅區及學校區,見證香港開埠以來的社會變遷。西營盤可說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方,早於 1841 年開埠初期,英軍佔領香港島時在西邊登陸,因其地理環境擁有軍事優勢,故在佔領點以西的一帶築起軍營,「西營盤」之名由此而來。中國太平天國引爆難民潮,大批難民湧入香港,促使西營盤加快發展以應付社會需求。西營盤是香港第一個有規劃的住宅區,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和高街,正街、東邊街和西邊街,構成富有特色的「目」字形街道規劃。2015 年港鐵西港島綫通車,設置西營盤站,令該區交通更為方便,吸引外來人流,刺激舊區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