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區(Sham Shui Po District)是香港貧窮人口最密集及物價最低的地方,但正因舊區小店林立,加上電腦商場聚集,成為不少人尋寶覓食之地。深水埗區位處九龍西北,向南以界限街為界,範圍包括深水埗、長沙灣、荔枝角、蘇屋、石硤尾、又一村、大窩坪、昂船洲南部一帶。其中主要區域深水埗,是混雜工商業的住宅區,有為數不少的舊式唐樓,很多單位都被劃成「劏房」,供低收入階層居住。

李鄭屋古墓的出土,證明早在東漢時代,長沙灣附近已有人居住。19 世紀末,當時位於現今北河街與通州街交界有一個深水碼頭,而方言中「埗」同「埠」,意指碼頭,因而有「深水埗」之名。

1949 年後,大量中國大陸難民逃至香港,深水埗人口急劇增加,造成嚴重僭建木屋問題。1953 年,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全港有史以來面積最廣的大火,5 萬多名居民痛失家園。政府為安置災民,興建石硤尾邨,成為香港第一個公共屋邨。深水埗區亦有全港首個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近年亦於填海區陸續建成公屋和私樓,政府亦正發展區內多項重建項目,將深水埗重整翻新。

顯示 12 個項目中的 12 個

Toggle Filters
計數:
排序方式:
順序: